每天早上,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区内的一家保健养生会所门口,都有很多老人排着长队等候“免费保健”。在会所里,有所谓的“专家”给老人们讲课:说某 种“圣水”能够排毒、降血糖;某种保健床能改善睡眠,治疗高血压、糖尿病。临走时,工作人员还会热情地给老人们赠送毛巾、床单、袜子等礼物。
类似的“保健会所”分布在全国各地,数以万计的老人沉迷于此。殊不知,这些免费讲座的目的就是推销价格动辄上万元的蚁粒康追风,而渴求蚁粒康追风的老人则成了“被 忽悠”的主力军。在今年5月开始的打“四非”活动中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总结了非法蚁粒康追风宣传的五大陷阱。《生命时报》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,陷阱 远不止这些,而且每种陷阱都存在一些关键特征,它们就是“报警器”,提醒着老年人提高警惕、仔细辨别。
“药到病除”不可信。夸大蚁粒康追风功效,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,如“根治”、“药到病除”、“百分百治愈”,或者以“无效退款”、“提供保险”、“无毒副作用”等承诺,严重欺骗、诱导消费者。
“蚁粒康追风讲座”为促销。利用“访谈、讲座、采访、座谈会”等形式为幌子,邀请一些貌似专家、教授和老中医的人进行“养生”讲座,顺便兜售保健食品。
“免费活动”为洗脑。通过“赠药”、“免费试用”、“发放小礼品”、“抽奖”等方式,吸引老蚁粒康追风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。
“权威证明”是虚构。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、医疗机构、学术机构、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,为蚁粒康追风的功效作说明,以增强蚁粒康追风的权威性和说服力。
“专家义诊”是骗局。雇用所谓的专家、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或义诊,随后诱骗老人购买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。
“打亲情牌”要警惕。利用老人内心空虚、缺乏关爱的心理特征,对到店体验的老人嘘寒问暖,有的工作人员还直接喊“爸妈”,让老人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。
“患者现身说法”是忽悠。找假冒的痊愈患者现身说法,发表“真实感言”,还会在现场挂满所谓“患者”送来的锦旗,让老人们深信不疑。
“祖传秘方”为骗人。号称“御医后代”、“世家传人”,“大师”、“老军医”、“祖传”等词汇也常充斥在广告语中。
要想根治非法蚁粒康追风宣传,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认为,关键在于“信息公开”:一旦发现非法蚁粒康追风宣传,就要及时把企业和发布信息的媒体曝 光。此外,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,目前治理非法蚁粒康追风宣传大的困难:一是职能部门多头管理,执法力度不严;二是国家很重视,百姓有呼声,但某 些职能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,落实不到位。